文/施朝祥
凡事好像都要找個理由或目的之類的,不然就作不下去的感覺?可是如果某件事,在從事該勞動時就是快樂的,那為什麼還要找理由?
為了說服更多的人,或是說服自己,還是找了些有的沒有的資料,來建構一種論述,在快樂的事情之外,借由別人的視界來觀待「學生種菜活動。」
在實際勞動中的學習
除了課本文字的學習外,應有更重要的實際勞動、觀察與學習,「種菜」是最合適的勞動了,除了可以讓學生認識與觀察蔬菜並與生活經驗結合,透過「種菜」知 識與技能的學習,學生對植物成長與栽種有更深入的了解,自己動手種蔬菜的過程更可以深刻體驗照顧植物,瞭解生命的韻律與成長收穫的喜悅。
當然如果可以從主題探究的角度出發,先充實背景知識、運用方法蒐集資料、選擇與執行方案、解決問題、解釋分析、形成結論,進而發表與分享。是更好的事 了,不過一開始的學習如果負與如此重大與多重的任務,恐怕還沒有開始學習,就把學生嚇累死了,僅能從除草、整地、開菜圃開始吧!
再寫一些簡易的學習單,引導學生思考技巧,培養多元的思考能力,並將探究的過程與成果,融入日常生活與學習,學會愛護生命,激發對科學探索的興趣。
學生透過實作、觀察與體驗,讓學習活動的過程更充實生動,增進學習動機與成效。
潛能空間(potential space)的玩耍種植
成年人往往忽略體驗過程對于兒童成長的重要性,剛從醫學院畢業的人不能立刻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,必須經歷大量的臨床經驗,才能準確地對病人做出診斷。沒 有臨床經驗,醫學知識再多,也沒有用。在獲取臨床經驗的過程中,難免會有誤診的時候,甚至累及患者性命,每一次錯誤都是寶貴的經驗積累。然而,我們卻難以 接受孩子所犯的錯誤。
潛能空間是介於外在現實
内 在現實間的空間,是主觀性客體和真正客體之間的經驗領域。在潜能空間,外在現實與内在現實得以融合,且矛盾现象能被接受。在玩的過程中,可以表現出孩子內 心的掙紮、恐懼、容易與其他人溝通等。在潜能空間,孩童沉浸在玩耍游戲之中,而不會遭受質疑,從而建立自信心與成就感。
兒童的生活經歷,往往決定他 是否具備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思想。不應小看孩子的“玩”,不要以為孩子在外邊奔跑、玩水、玩沙、玩土,是浪費時間且骯臟的活動。相較認字背詩來說,這些體驗 的積累,並不能立竿見影,但是功效卻是長遠的,陪伴孩子積累生活的素材,這種看似骯臟、勞累、麻煩的時間和精力方面的投資,會在將來給孩子最出色的回報。
(「種菜」是最合適的勞動了,讓學生在生活經驗認識與觀察蔬菜。)
看了很多資料後,還是不知道這些理論的內涵是什麼,但結論是讓孩子自由自在的體驗種菜,與觀察菜的成長是件重要的事。
這些資料與理論可以當作是思想準備嗎?
不管了,種菜可以讓孩子得到快樂就足夠理由了,至於什麼教學啊!什麼潛能空間啊!就交給想研究的人去努力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